新闻中心

重庆建拟筹资企业数据库 将促进与VC/PE对接

发布时间:2020-06-24 浏览次数:928 来源:

 

 昨日,重庆首个专门用于对接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拟筹资企业及项目计划书储备库正式投入使用。当天下午,重庆市大渡口区还举行了该市股权基金项目与PE/VC对接的首次专场对接会,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记者了解到,该计划书储备库是由重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推动,重庆市134个部门、区县政府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及小额贷款机构等共同参与建设,依托西部地区唯一的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作为其运作平台。

      据重庆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储备库是根据政府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筹资需求,分别设计不同的计划书,内容精炼易懂,并且与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信息共享,使入库企业和项目能够得到私募股权基金与金融机构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此外,基金所投资项目及基金份额,还可通过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的系统平台进行登记、托管,实现转让退出。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首场对接会上,重庆市大渡口区推出了孝臻科技、恒博机械、目佳汽配等 9 家企业和建桥园区 N 标准分区土地整治项目、滨江路(三期)项目等 4 个政府项目与 30 余家 PE/VC 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对接。另有近 60 家基金通过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同步发送的网上路演方式参与了交流和推介。

u8国际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U8国际平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u8国际企业会公众号

    U8国际平台公众号

    u8国际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u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深ICP证004028-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近日,由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从1月30号开始实施。消息称,新《目录》同时取消了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比如煤化工、天然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此消息宣布之前,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连续3个月呈现同比回落趋势。有观点认为,放宽准入制度会促进外资回流中国,其中一直被压抑的医疗、部分重工业行业的投资、并购将提速。         多家外资基金表示,有意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入规模。         放宽         新《目录》总条目473条,其中鼓励类354条、限制类80条、禁止类39条,分别比原来增加3条、减少7条、减少1条。同时,取消了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鼓励类和限制类中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来减少11条。         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在鼓励类中增加了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条目;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增加了9项鼓励类条目,包括机动车充电站、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海上石油污染清理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业条目在鼓励类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从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          同时,《目录》还取消了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比如煤化工、天然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这一政策变化使海外的投资机构,尤其是欧、美大型国际医疗集团在华必须合资开设医疗机构的管制彻底消除,也将打消外资在华投资医院对于利益分配、管理掣肘的担心。”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         跃跃欲试        在外资基金看来,医疗投资如今是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看好中国医改进程,外资已经在此行业中布局多年。之前英联资本负责人曾表示,对医疗行业投资机会的关注越来越高,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因为行业准入的问题,在医疗机构上一直没有机会。       上述商务部相关人士预测,2012年,随着审批细则的逐步出台,将迎来外资开办医院集中申请和获批的时期。       瑞银中国医疗研究部主管丁丁也表示,尽管外资医院在人才、土地、医保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隐形限制,但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未来外资将加快进军中国医院的步伐。       之前,在这些医疗、教育的投资一直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游戏”。一位外资基金经理表示,之前,因为有准入的关系很多项目一听是外资,就不谈了,一是怕以后政策有问题,二是怕沾上外资后无法在国内上市,融资受限。       今后,这些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据其透露,国外总部一直对教育、医疗投资很看好,有意加大在华专项基金规模。“这些都是周期性不强、外资具有管理经验优势的行业。”        教育、医疗所受的只是委屈,在重工业上外资却曾真正“受伤”。         2006年卡特彼勒、凯雷等外资,开始频频与徐工、三一、陕鼓等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领头企业接触,商谈收购。一些机械部“老人”开始上书,呼吁政府阻止外资正在对整个行业开始的“斩首行动”。随后的几年间,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并购案例,无一成功。          近年来,“凯雷折戟徐工”一直被当作“案例”被外资基金广泛提及,因为有“雷池”的设定,这些领域的投资案经常在初期就被否定。          “如今,随着政策的改变,这些领域将会重新被关注。”上述基金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