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784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文章强调,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要结合现实讲好杨家岭的故事、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


  文章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文章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文章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文章强调,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u8国际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U8国际平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u8国际企业会公众号

    U8国际平台公众号

    u8国际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u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深ICP证004028-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私募大佬单伟建的太盟集团2.5亿美元入主陕西必康制药的余音还没有散去,3月19日,另一家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诺生物”)又成功实现了在创业板的上市募资,而在三诺生物成功上市的背后,同样隐现着长沙科投以及长沙益和两家私募投资的身影。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70%以上的已上市医药企业得到过VC/PE直接或间接的支持。而事实上,这一比例可能还要高的多,私募正在逐渐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和重要的参与者。 医药私募崛起        3月8日,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雅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价25元,对应市盈率为31.25倍。与其它上市的医药企业不同,博雅生物的大股东是一家私募投资公司。据该公司招股说明书的资料显示:高特佳集团通过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融华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高特佳汇富投资合伙三家机构总共持有博雅生物上市前61.7%的股权。       事实上,博雅生物只是私募投资基金入主医药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医药健康产业投资机会的显现,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以私募基金的形式进入这一领域。        2月中旬,北京惠旭金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惠旭财富医疗卫生基金募集成功,首期募集20亿元人民币。3月,中山富汇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该基金总规模4亿元,主要负责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进行投资。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中外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数共计11支,其中,人民币基金共计9支,募集资金为28.63亿美元,而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要投向的基金便有2支,总募集资金金额超过3.38亿美元。显然,外部资金向医疗健康行业的流动正在加速。        除了纯粹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青睐医药产业外,一些医药企业也按捺不住利润诱惑,开始涉足医药投资领域。        据初略统计,近两年,先是国外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在上海设立了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斥资数亿美元投资中国处于研发期和成长期的医药、医疗器械、诊断、医疗服务公司。随后国内大型的医药企业也纷纷跟进,成立属于自己的医药投资基金。据悉,目前天津的天士力集团已成立了华金国际医药医疗基金,主要负责对国内的医药产业进行投资,该基金的管理规模设为50亿元人民币。2012年2月1日,广药集团旗下广州医药研究总院启动了“大南药”创新基金,首期投入1亿元人民币,用以推进广药集团大项目、大品种的研发。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针对国内医药健康产业中涉及研发、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私募基金已经基本布局完毕,医药私募正在崛起。 竞争加剧        2月27日,陕西必康制药对外宣布,太盟投资集团(PAG)已于日前完成对必康制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必康控股”)总计2.5亿美元(约16亿人民币)的投资,从而成为必康制药最大的投资人,业内人士称,这有望成为2012年最大的一宗医药投资案。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29起,其中披露金额的25起投资案例,涉及金额约6.05亿美元,平均每起案例涉资约2419.00万美元。从行业来看,互联网行业共有9起投资事件,排在榜首,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发生4起,排在第二位。从平均投资金额来看,由于太盟投资集团完成对必康制药总计2.5亿美元的投资,这使得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平均涉资6871.00万美元,处于领先位置。         在太盟投资高筹码入主必康制药的背后,实际上隐现着目前国内医药私募领域对投资标的疯狂追逐。据悉,此前必康制药曾先后得到光大控股、建银国际、红杉资本、新加坡大华、美国SIG等国际资本的投资,累计金额达1.4亿美元。        作为拟上市的潜在资源,私募对于非上市医药公司的争夺正在加剧。2012年3月1日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上市申请的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便曾在2008年引发国内两大私募巨头凯雷亚洲与红杉中国对簿公堂,凯雷亚洲一度在香港高院向红杉中国基金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索赔2062亿美元。而在医药投资领域颇有建树的九鼎投资,因其“夺标”手法凶悍,更是被打上了PE公敌的标签。         与医药私募领域竞争激烈如影随行的,便是目前医药标的投资的PE值被越捧越高。        “目前二是市场上的医药股平均是20多倍的PE,而在私募领域至少是这个值的1.5倍”一位私募界人士表示。         医药私募领域的高PE也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一个好的行业,它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投资,一个好的公司也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股票。关键是你以什么价格进入。”对此,摩根大通龚方雄曾警告说。 医疗服务受青睐         当然,并不是所以的医药企业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私募投资逐渐成为明日黄花之后,与医疗服务相关的企业正在成为私募们的新宠。         近日,由IDG和Accel Partners共同发起成立的IDG-Accell以700万美元收购爱威白亚洲(Glam Smile Asia)共计31.4%股权。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国内的医疗服务领域共有24家企业获得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4.81亿元,其中爱尔眼科、迪安诊断已登陆创业板,金卫医疗已登陆港股市场。受到新医改以及老龄化社会下医疗服务需求加大的影响,国内私募界对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减。         据莫尼塔投资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医疗服务通常占卫生总费用的绝大部分。美国超过2.3万亿美元的卫生费用中,仅医院服务产业便超过7000亿美元,占比为32.9%,医生服务和家庭医疗服务则分别占比22.7%和3%。相比之下,国内专科和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有投资界人士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启动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将带来产业革命性的变革,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天花板正逐步打开,口腔专科、眼科专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医疗值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